游客跟团遭套路,旅游城市经不起一再“折腾” | 新京报快评 热资讯
2023-02-11 18:53:51 来源:新京报评论
(相关资料图)
疫情改变了很多,但人们对旅游的高品质要求并没有改变。 ▲资料图: 雪乡景区一角。 图/新华社 文 | 杨劲松 年后,连续发生的一些游客权益受损事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。在北海,有游客在银滩吃4个菜花1500元;在桂林,有游客因购物不达标,导游不给发房卡;而近日,在黑龙江雪乡,又有媒体报道,有游客除遭遇导游言语刺激外,原本免费的景区也被旅行社列上了自费项目收费单。 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,跨越南北,侵害游客权益的情况接连发生,不仅冲击了疫情后人们渴望出游的心,也明显影响了地方形象和旅游产业的复苏进程。尤其是雪乡,历经多次整治,如今又爆出此类损害游客权益事件,对当地旅游品牌的伤害不可小觑。 旅游市场的复苏,其旅游顽疾不能也跟着“重出江湖”。当前,正是重建对旅游业想象和体验,重塑旅游市场和产业的关键窗口期,也是被“积压”的旅游消费需求开始释放的重要阶段。 提 升旅游体验需要全方位“严管” 事实上,三年时间过去,发生了很多变化,但是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要求并没有变。只有充分理解和满足游客的高要求,才能够在放开后形成良好的“第一印象”,在给游客更多信心的同时,也给旅游业更多发展的底气和腾挪的空间。 雪乡等地事件的发生,并不是简单地采取单一措施就可以完全消解的,要更好地遏制损害游客权益的事件发生,应该从多方面着手,以综合措施应对。 首要的基础工作是全方位、全过程的“严管”。最近这些损害游客权益的事件发生后,各地相关部门都对违法行为及时调查、处罚。管理部门积极的反应,传递了良好的信号,也是回应公众期待。 同时,这些事件的相继发生也说明,“严管”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。特别是一些地方本来就是关注的焦点,更易引发人们的联想。 比如,游客活动的场景是多元的,有景区,有酒店,有餐馆,有车站机场,也有商店剧院。可以说,作为异地的生活方式,游客不可避免地涉及目的地的方方面面。其中,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短板,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体验。 这就意味着,除了旅游管理部门,还需要工商、交通、公安等许多部门参与其间,共同为居游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努力。 尤其在散客和自由行比重越来越大的当下,更是如此。对旅游部门来说,虽然守土有责,但是职权有限,很多时候也是有心无力。各管理部门需要更紧密的相互配合、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。 在过程监管上,也需要打好提前量,做好预防。特别在旺季前,明确和消除发生问题的风险点,制定快速处理解决负面影响的完善预案,实现配置好充足的资源。 ▲视频中,在大巴车上,一名导游称“你不花钱我咋为你服务”。截图来自社交媒体视频 导游服务考评应由游客说了算 旅行社的运行模式,以及旅行社导游关系的处理,也与游客的体验有密切的关系。 如果旅行社缺乏产品创新能力,产品同质化严重,并且主要依靠价格战来吸引游客。那么低价格之下,一些导游不得不通过游客购物和自费项目获取收入。为了达到预期的收入目标,高水准的服务品质自然无从谈起,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案例。 当然,无论是《旅游法》,还是在2021年出台的《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行动方案(2021—2023年)》,都致力于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,改善导游行业生态。 雪乡等地发生的伤害游客权益的事情表明,要破除旅行社、导游和游客间的“互伤”博弈,一方面要将已有的法规政策落实好,将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;另一方面,要通过创新,真正形成以游客评价为导向的导游服务考评体系。在优化就业环境、保障合法权益、完善激励机制和增进职业认同等方面做好文章,使旅游从业者真正摆脱对低价竞争、以返佣为获利主渠道的路径依赖。 更好地保障游客和导游的合法权益,还有赖于进一步消除信息不对称,推动信用监管,努力构建良好的旅游业态,从而促进旅游业在高水平高层次上竞争。 撰稿 / 杨劲松(中国旅游研究院) 编辑 / 徐秋颖 校对 / 吴兴发